东西问丨白嗣宏 :梅兰芳当年访苏,有何影响启示 ?



中新社莫斯科2月8日电 题 :梅兰芳当年访苏,东西当年有何影响启示 ?
——专访著名华人作家、问丨翻译家白嗣宏
中新社记者 田冰
1935年2月21日至4月21日,白嗣梅兰芳大师应邀率剧团赴莫斯科、宏梅列宁格勒(现圣彼得堡)演出访问 ,兰芳盛况空前。访苏梅兰芳此行期间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、有何影响布莱希特等会面交流 ,启示苏联文艺界还专门召开了一次梅兰芳表演艺术座谈会。东西当年
梅兰芳演出访问对世界戏剧艺术有何影响 ?世界戏剧艺术大师碰撞出了怎样的问丨火花 ?中新社“东西问”日前就此专访著名华人作家、翻译家 、白嗣戏剧家白嗣宏先生 。宏梅
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中新社记者 :梅兰芳此次演出访问对苏联戏剧艺术有什么影响?
白嗣宏: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。兰芳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代表的访苏京剧 ,更是有何影响世界戏剧之林的一朵奇葩。自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 ,不断吸收各剧种的特色,形成了京剧 。20世纪初,京剧已经在全国流行 。梅兰芳大师率剧团出访日 、美 、苏,开始把京剧推向世界,引起国际戏剧界的轰动,得到了极高评价。
梅兰芳1935年应邀赴苏演出访问,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。正是这次出访 ,确立了梅氏京剧艺术的国际地位。当时领导世界戏剧潮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、布莱希特在与梅兰芳交流之后 ,认为梅氏的京剧表演艺术自成体系 ,代表了中国传统戏剧美学的理想 。中国京剧的程式艺术蕴含的假定性,令其大开眼界。在他们的眼里 ,京剧大大区别于欧洲传统的心理剧。
作为综合艺术,京剧有机结合了表演、声乐 、舞蹈、道白、形体、武术、杂技 。从表演样式来看,京剧独特的表演程式与欧洲戏剧如话剧 、芭蕾、歌剧都不同 。从表演美学来看,京剧是写意的艺术,用西方美学观点来说,是象征主义或表现主义 。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戏剧界争论不休的问题,竟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京剧艺术里,使苏联乃至欧洲戏剧界叹为观止 。
翻拍的梅兰芳京剧“红楼戏”《黛玉葬花》《千金一笑》剧照。丁焕新 摄中新社记者 :戏剧大师们对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剧艺术有何认识和诠释?世界戏剧表演体系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?
白嗣宏 :苏联表现派戏剧代表人物梅耶荷德曾说:“我没有在舞台上看见过任何一个女演员,能像梅兰芳那样传神地表现出女性的特点。”观摩梅兰芳的演出后 ,他还在戏剧创作中借鉴梅兰芳的艺术理念和手法 。他认为梅兰芳的京剧传统身段是一种“符号体系” ,与他所倡导的“有机造型术”(或译“生物力学”)是相通的,并运用于他创办的巴罗金戏剧传习所的教学中。
京剧程式就是突出具有美感的“形体造型”。梅兰芳在苏联演出《打渔杀家》 ,舞台上没有船,只有老船夫的木桨 ,以及人物在船上摇晃、上下船的脚步动作,形成虚拟的一条小船 。这种具有美感的程式,要求观众共同设想出一个行船的意象 ,即共同创作意象 。这是京剧的重要特点 。
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观众与演员“共同体验”、共同理会剧情内容,意象则由演员创造 ,观众无需参与